广绿logo
广绿咨询电话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广东陶瓷生死劫,应该如何闯关,珠三角想新建陶瓷厂难度更大

作者: Guanglv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7-09-18 16:32 人气:

      广东陶瓷闯关生死劫

陶瓷污染

  珠三角地区不再新建陶瓷厂, 产业新格局逐渐形成

  9月初,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及分工方案》(下称“广东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进一步巩固提升佛山市的空气质量,拟出台《佛山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及分工实施方案》(下称“佛山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彼时向当地媒体透露,佛山将不再新建(扩建)陶瓷和玻璃厂。不过,佛山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征求意见后,该条款已修改为:不再新建陶瓷厂(新型特种陶瓷项目除外),严格控制日用玻璃制造等项目建设。两个月前公布的广东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也提出珠三角地区及清远市不再新建陶瓷厂(新型特种陶瓷项目除外),现有的陶瓷厂要推广使用天然气。

  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的陶瓷产业环保整治,从2008年前后就已开始,与之并行的“腾笼换鸟”产业转移战略,到现在也已近10年。在这期间,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以佛山为研发、设计、会展等为主的陶瓷总部基地,以清远、肇庆、云浮等环珠三角地区为生产基地的产业分布新格局。近两年的环保高压政策及环保督察行动,更进一步倒逼陶瓷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分别致函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和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佛山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王凯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定这一方案,除了公告中所提及的原因外,也是希望能倒逼陶瓷产业调整结构。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考虑到企业的诉求,如果能做到增产不增污,可容许其改扩建项目。他说该方案是,“赶走污染,不赶走企业”。

  环保高压

  珠三角地区的陶瓷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其中的佛山是大本营。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佛山的陶瓷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据称2007年时有600多家陶瓷企业,成为该市第一大支柱性产业,佛山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基地。仅以佛山辖下的南庄镇为例,上世纪90年代末有70多家陶瓷企业,贡献了逾十亿元的工业产值,因此号称“中国建陶第一镇”。

  不过,陶瓷产业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据佛山市2015年环境统计数据,陶瓷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均占全市排放量近四分之一。该市非金属矿物业(主要为陶瓷、玻璃行业)排放量占全市工业排放1/2强,因此成为佛山环保整治的重点行业。佛山的陶瓷企业多位于村级工业园,“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工业园也成为环保问题频发之地。

  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于2008年正式提出“腾笼换鸟”产业转移战略,以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的陶瓷产业,开始向清远、肇庆、云浮等环珠三角地区,乃至向江西、湖南、广西等外省转移。公开消息显示,佛山的陶瓷产业经此大转移,从最多时的600多家减为现在的61家,南庄镇75家陶企关停并转后只剩13家。与此同时,佛山陶企也加快了全国布局。

  与产业转移相伴的,则是趋严的环保政策。2008年前后,佛山及其他珠三角城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办法,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则是越来越严的环保政策,以倒逼陶瓷行业提升环保技术及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近两年上至中央、下至省市的环保督察行动,更是引发了一轮影响颇大的“环保风暴”,许多环保违规或不达标的陶企遭关停。

  本报此前曾报道,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1月16日期间,佛山在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过程中,共责令整改203家企业,立案处罚283家企业,关停取缔172家企业;被查处的企业主要是建材、五金、注塑、印染等行业。不少企业属于陶瓷建材类行业,但基本都是“三无”小作坊。据称佛山多数大中型陶企,环保技术早已改造达标,因而免遭此轮督察的冲击。

  在广东省层面,从2017年6月开始启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察,专门抽调约2000环境执法人员,在广州、深圳、佛山、肇庆等主要珠三角城市,加上清远、云浮等共9个城市,开展为期9个月18轮次的督察行动。这场广东省层面最大规模的环保专项督察行动,据称截至9月6日已立案1100宗,取缔关闭61宗。而在此前后,佛山、肇庆等地级市,也开展此类环保督察行动。

  2017年7月下旬,广东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及分工方案,具体提出了18项防治措施。第一条“工业源治理”所提出的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就提出“珠三角地区及清远市不再新建陶瓷厂(新型特种陶瓷项目除外),现有陶瓷厂要推广使用天然气”。两个月后,佛山也酝酿出台佛山大气污染防治方案,提出不再新(扩)建陶瓷及玻璃厂。

  王凯武介绍说,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与陶瓷行业协会,以及佛山陶瓷行业龙头企业多次沟通,听取协会和企业的诉求。“如果不给扩建,可能对企业影响会大些。”他说,“只要企业往好的方向改,环保局是支持的。企业做到增产不增污,政策是有调整的空间。”他对记者表示,目前方案意见征求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还需进一步梳理及论证。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表示,此政策意味着,珠三角地区的陶瓷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强,将不能在珠三角地区建新项目,而只能通过兼并收购或改造提升。不过对于佛山陶瓷企业来说,因为早在2007年之时,就已经通过在存量基础上改造提升的方法做大做强,留存下来的61家企业都是优质企业,因此这一政策表面上看是打压,但其实对陶瓷产业有益。
陶瓷厂废气处理工程
广绿陶瓷废气处理工程

  转移隐忧

  从广东陶瓷产业大转移后所形成的当前格局来看,佛山的陶瓷总部经济战略已推行近10年,环珠三角地区已建成了多个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形成了新的格局。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在主题为“政策红利如何引领广东经济转型”的讲坛中表示,在传统产业转移过程中要避免两个问题,一是避免污染转移,要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先进制造业;二是避免珠三角产业空心化,所以现在推行链式转移,也就是转移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最后在中心城市形成总部经济,“头脑和躯干分离”,形成全省的产业布局。

  然而,根据广东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并非珠三角城市的清远,也在禁止新建陶瓷厂之列。广东“腾笼换鸟”政策出台后,清远加速承接佛山的陶瓷产业,先后建了多个陶瓷建材产业园。到了2010年,经济指标曾多年垫底的清远,GDP增速却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但与之相伴的,则是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清远与另一个陶瓷产业重要承接地肇庆,因此而饱受诟病。

  记者此前曾分别走访了肇庆的金利镇金淘工业园和白土镇宋隆工业园,以及位于清远市清新区的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发现肇庆的这两个工业园里有多家大中型陶瓷企业屡被发现环保违规;清新区该工业园至今未完成环保竣工验收,大部分生产线还未按规定使用天然气,有的企业还私自填埋陶瓷废弃物。随产业转移而来的污染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佛山把陶瓷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后,近10年来一直努力发展的陶瓷总部经济,涵盖了产业上游的设计、策划、装备、研发,也包括会展、营销、物流等下游环节。佛山还重点打造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国际家居博览城等多个项目。但本报此前曾报道国际家居博览城因经营困难欠交数千万土地租金,记者9月12日走访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发现人流较少。

  对于佛山打造陶瓷总部经济的战略,赞同者多,但也不乏质疑的声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丁力就曾提出质疑,认为陶瓷企业无论是研发还是创意,都是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发与生产工艺必须结合起来。他说把生产环节转移出去,设计一个总部经济,这并不是一个好出路。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记者表示,珠三角地区未来要实现绿色发展,发展高端制造业等新经济,需要限制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因此,珠三角地区不再新建陶瓷厂的政策,是符合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方向的。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创新陶瓷生产工艺,避免对承接地造成污染。

  据王凯武介绍,今后陶瓷产业的环保整治,一是实行限制准入政策,除了新型特种陶瓷项目外,不再新建陶瓷厂;二是改、扩项目实行总量“减二增一”,即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新增排污总量倍量替代,实施“减二增一”;三是对现存企业开展提标整治,氮氧化物总量核定浓度收严为100mg/Nm3,主要污染物按月核算排放总量。

首 页 | 关于我们 |环保设备 |环保工程 |工程案例 |环保资质 |广绿资讯 |行业新闻 |人才招聘 |客户留言 |
东莞市广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2016  粤ICP备20035126号
客户服务热线:0769-22229757 传真:0769-22228511 广绿:13829161083
底部图片
微信平台
扫扫关注更多
抖音平台
扫扫关注更多